|
|
灵活机械手 模仿人动作
|
|
5255人次浏览 时间:2009/3/22 0:00:00 北青网 - 北京青年报 【 大 小】 |
第29届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昨起决赛———
本报讯 第29届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昨日下午在丰台区第十二中学拉开了最终决赛的帷幕。记者在大赛的公开展示上发现,参与终评答辩的13个学科162个初高中项目中有三成多出自工程学,而其中“基于震动吸附的小型爬壁机器人”、“智能停车场”、“全能翻书器”等多个项目更是吸引了众多的参观者和提问者。
据市科协有关负责人介绍,参加第29届北京科技创新大赛初赛活动的青少年共有30余万人,每个区县都有项目参加市级决赛,经过学校推荐、区县评审,1220项优秀作品参加市级初评,小学项目已经提前完成答辩,初高中的162个项目参加终评答辩。
大赛期间,将由40余名各学科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分为4个评审组,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对参评项目进行分类评审,现场评出各种奖项,并将于明天颁发本届大赛的一二等奖。
■摄影/本报记者 魏彤
赛场亮点
初中生做出
灵活机械手
用手指比出一个“六”、再来一个胜利的手势“V”、再拿起一个瓶子——随着八十中初三学生赵冬杰同学手指的变化,一只摆在桌上的机械手也做出了同样动作,这就是他参加今年创新大赛的工程学作品“仿生学——机械手一号”。记者随即戴上操作手套感受了一下,除了需要略微用力以外,整个操作都极为流畅。
目前,这只机械手一号可以完成6大类、18个动作,成本仅约1000元左右,而且可以实现无线操作,“未来我计划采用更轻便的材料,利用人体神经传导的生物电流对机械手来进行操控。”
高中生花两年
研究三聚氰胺
“我们是在两年多前就对三聚氰胺展开研究的,当时也没想到它现在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做出如此超前研究的是来自五中的张敬宜和田斯慧两位同学,她们入围创新大赛的项目是生物学的“三聚氰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它和来自昌平二中的社会学项目“三聚氰胺进入奶粉——原因及对人们的身体、心理影响”是今年创新大赛中两个与社会重大问题产生直接关系的研究。
据张敬宜介绍,她们在2007年美国发生“宠物毒粮”事件后,就展开了该项研究,力求发现一种快速有效的三聚氰胺的检测方法。虽然采用的科学方法非常复杂,但她们最终通过酶联免疫技术在实验室中生产出了能够在20分钟内检测出三聚氰胺的试剂盒,而且操作简单、成本较低。
|
来源:北青网 - 北京青年报 |
|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商虎中国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