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抗议国际集装箱堆场的额外收费,去年7月中旬宁波市发生了3000余辆集卡车集体停运事件。根据国家发改委的要求,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授权,宁波市前不久对集装箱堆场收费采取了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目前各方反映较好,整个行业趋于平稳。随着国际集装箱航运竞争日趋激烈,各地有关堆场附加费之类的纠纷时有发生。在这个问题上,政府该扮演什么角色,宁波的做法可以说做了一次尝试。成功与否,还有待市场检验。
堆场单方提价集卡车雪上加霜
|

经济参考报资料图片

宁波港集装箱运输发展迅速,增幅多年来居我国大陆港口之冠,但在集装箱运输产业链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集卡车运输,却是一个软肋。新华社发 周建平 摄 |
事件的起因是,在2005年11月中旬,宁波市集装箱堆场仓储企业出台了一个文件,规定按每只集装箱小箱20元、大箱40元的标准,向集装箱运输企业收取堆场附加费。集卡运输企业表示坚决反对。仓储企业解释说,堆场附加费最终是由集装箱用户承担的,运输企业仅代付而已。但集卡车司机反映,货主们根本不承认也不肯支付所谓的堆场附加费,这笔费用实际上仍由集卡运输企业负担。为此双方多次发生争执纠纷,后在政府部门主持下,双方有过三次协商,最终仍未能达成一致意见。于是,集装箱运输企业于2006年6月下旬向宁波市交通运输协会提交了一份“紧急情况反映”,表示如果政府协调未成,全市所有集卡运输企业将统一行动,抵制不合理收费。
拥有370辆集卡车的宁波鄞州集卡运输公司董事长魏诗定告诉记者,现在集卡车运输的日子越来越困难,成本大幅上升,仅一年多时间,油料涨了20%,配件维修费涨了15%,保险费增加了一倍多,企业苦不堪言。他说,鄞州集卡公司是宁波集卡运输行业效益比较好的企业,通过开源节流挖掘潜力,摊下来平均每辆车一年收益也仅两万来元,而仅堆场附加费一项一年就需增加两万元的开支,也就是说我们辛辛苦苦干一年等于打水漂了,如果遇到车祸等意外事故还要赔本。宁波富邦物流公司总经理王鲸航说,集卡运输本来就是薄利行业,前些年平均利润还能勉强维持在8%左右,现除少数企业外,绝大多数企业已接近持平或出现亏损。
成本连涨增收附加费事出有因
提出增收附加费的堆场企业也有满腹苦水。宁波太平堆场有限公司总经理褚仲富说,公司成立于1992年,是宁波最早成立的港区外堆场企业之一。近10年来,堆场的机械、人工等各种费用、成本翻了一番,如堆场的堆高机、吊车都是进口机械,维修保养成本奇高,公司一年仅购置进口配件的费用就要40多万元;还有土地费,以前仅10万元一亩,现在30万元一亩还拿不来。但由于种种原因,收费标准依然照旧,公司几乎连正常生计都难以维持。
宁波交通运输协会堆场委员会秘书长高林说,由于成本的猛涨,近两年来,连一直实行国家指导价的港区内企业的作业收费也开始增加,其中集装箱的仓储费提高了整整一倍,于是,我们也商议增收附加费方案,先是小箱30元、大箱60元,经征求用户意见,说有些偏高,最后定下来是小箱20元、大箱40元。我们认为,这个费用并不高,货主和有关企业是可以承受消化的。
但集卡企业却无法忍受。宁波闻达集卡运输公司董事长干伯轩说,宁波集卡行业的83家企业5000余辆集卡车仅八个月时间,就向堆场多支付附加费达6000万元人民币,使原本就不堪重负的集卡企业雪上加霜。干伯轩表示,这已不是对方所说的“市场行为”,简直是赤裸裸的掠夺,所以这次我们提出停运以示抗议,所有企业都一致拥护,表示要抗争到底。
每标箱拥有车辆指数比上海港高出20%
“信息不对称,集卡车运量过剩,也是酿成停运事件的重要原因”,干伯轩说,集装箱运输点对点、门到门,专业性强但技术含量较低。近年来,由于看好集卡车的发展前景,一些个体司机和小企业主纷纷加盟集卡车行业。据了解,2005年宁波港集装箱吞吐量为520余万标箱,而当地承运集卡车逾4000辆,加上众多外地车辆,每标箱拥有车辆的指数要比隔海相望的上海港高20%以上。干伯轩说,由于宁波集卡车运力剧增,僧多粥少,同行竞相低价揽货,一些个体司机为了维持日常生计,甚至亏本的单子也接,这就出现了市场过度竞争与价格失去杠杆的恶性循环。
“此起事件反映了我们集装箱运输行业现行体制和应对机制的滞后、失灵。”浙江中外运宁波甬通分公司总经理邱惠柱认为,堆场企业增收附加费的起因是油料上涨,对于油料涨跌,国际运输行业有通行惯例,就是相应收取油料附加费,并且明确,以某一时期为基数,附着油料价格的浮动,有涨有降,让客户明白放心。但是,现在一些企业的收费价格只涨不降,一味为自己考虑减轻负担,缺乏全局意识,甚至以邻为壑,因此容易导致矛盾和冲突。
据介绍,集装箱运输是个庞大的产业链,其中港口、船运公司处于强势地位,货主与货代公司是客户,处于主动地位,堆场和集卡运输均属“弱势群体”,而集卡车更处在产业链的末端。邱惠柱说,行业有行规,堆场服务的对象是船运公司,他们两家应该互相协商提价才合情理,结果堆场企业却冲着货主和集卡车增收附加费,明摆着是怕得罪强大的船运公司,只好向不堪一击的小伙伴下手“讨便宜”。